您好!关于残奥会今日闭幕,我了解到很多人对其还不甚了解。不过不用担心,我将在本次分享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于残奥会今日闭幕的知识,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惑。
第32届2020年东京奥运会
举办城市在日本 东京,时间为2020年07月24日-2020年08月09日
第16届2020年东京残奥会
举办城市在日本东京,时间为2020年08月25日-2020年09月06日
是太原科技大学设计的,下面是山西晚报的报道:
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智能草坪背后的故事
北京残奥会已经闭幕,或许你还对闭幕式上那封写给未来的信记忆犹新,或许你还对依次开放整场的鲜花不能忘怀,但你绝对想不到,制造奇迹的,是咱们山西人,而在奇迹的背后,是一连串让人惊呼的数字和近一年的辛苦与泪水。2626块小草坪,36万朵鲜花,1.6万条线路,3.2万米管道线路,3.6万米电缆……这些数字,全部都集中在一块总面积7848平方米的大草坪上,它的全名,叫残奥会闭幕式智能草坪。制造它的,是太原科技大学的齐向东教授和他的制作团队,这是一块彻彻底底山西人制造的“魔毯”,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三晋人的智慧。9月23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齐向东教授,听他讲了下面这个有点惊心动魄的故事。
张继钢的梦,很美很难圆
事情要从2007年10月说起,作为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的山西人张继钢,把他对闭幕式上近乎神话的梦想做成了一个动画片,在这个片子里,鸟巢的草地上,要用花神奇地拼出两行中英文对照的句子———写给未来的信;要转瞬出现花的海洋而又渐渐消失;要出现用花拼出的太阳娃娃笑脸。这样的梦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集全国之力却无人能解决。攻克的难点不在于以上的表面功夫,而在于其下草坪的制造上———不能太薄,因为有上千名运动员会踩在它的上面,承重能力必须过关;与地面接触的坡度不能超过8度,以保证残疾人的轮椅能走上这块草坪;要保证把36万朵花放在36万个大小为20厘米的桶中;中英文“写给未来的信”要同步起动同步结束,要保证花朵的出现拼字如同人书写般流畅自然;要保证这些花在25秒内从左至右成列开出12厘米高的花朵海洋;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一切的一切绝对不可以出一丝差错。别人都知难而退了,但齐教授和他的团队接下了这个创造“神话”的任务。接下来的工作,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压缩草坪的高度,将上万零部件整合安装;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智能草坪的草和花,均用最普通的材料;考虑到鸟巢的供电负荷,他们又采用了电控和气控双结合的办法,将草坪耗能降到最低;考虑到现场天气,团队又把智能草坪进行了防火防雨处理;而在承载性上,采用立木顶千斤的做法,解决了人群站在其上的安全性问题。经过刻苦攻关,两个月之后,山西人将一块一平方米,在山西本土制造的智能草坪放在了奥组委的办公室里,这个原本只能放下十多人的地方,却愣是挤进了六十多人,在频繁闪烁的镁光灯中,智能草坪征服了张继钢,征服了张艺谋,也在不久后征服了全世界观众的眼睛。
北京的光荣,山西的责任
齐教授说,因为张继钢的一句话,他们就什么都不想了,拼了!2008年6月14日,智能草坪正式开始生产。除了牵头的四位技术人员外,还有四百多名技术工人,一同蜗居在了北京通州的一个厂房里。每天两班倒,毫无节假日,吃喝拉撒搞技术,全在一个地方。6月的北京炎热无比,而蚊子的强大攻势更让人难以忍受,吃得最多的是馒头稀饭,一个萝卜一个坑,伤了病了,谁也不能走。齐教授说,大家如此卖命,只因为张继钢说的那句话。厂房800米外,就是北京奥组委专门设立的预演场地。800米,当智能草坪制作完成准备验收的时候,从厂房挪到预演场地,他们却用了两天时间。小心再小心,30个专用小车推着这些宝贝,两人一组每次却只能运8块,2626块草坪,就这样在北京的日头烘烤下,一点点挪进了场地。这些每块不超过70公斤,却能承载10个成年人重量而又能递次开出美丽花朵的草坪,毫无悬念地再次赢得了众人的高度称赞。下一个目标,就是终点站———鸟巢。胜利就在不远处,齐教授还是想着张继钢的那句话:“作为山西人,你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你我都是山西人。”
鸟巢,只给他们四个小时
9月16日晚11时,在鸟巢所有的比赛结束。从17日零点开始,到早晨6:30,在这六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智能草坪必须安装完毕。但这些时间还不是全能属于山西人,据齐教授介绍,因为鸟巢原来的草坪来不及撤下,因此还要从这六个半小时中,抽出一个半小时把草坪上铺上塑料扣板,然后再在这个扣板上铺盖智能草坪。而这并不是最浩大的工程。早在15日,在北京通州预演场地里的智能草坪,就被装车运到鸟巢附近,这是一个庞大的车队,有70辆货车,每车长12米,同时还调用了20辆叉车。每个货车都在挡风玻璃上贴有顺序,而每个草坪也都在装车前上了编号,“万一弄错一块,我们就彻底前功尽弃了。”但幸运的是,所有车辆都按照指定路线,从鸟巢四个门按顺序依次进入,同时,负责装卸的1100名武警和300名技术工人也完全按顺序搬动草坪。而在拼装的同时,所有电缆对接和调试也同步进行。记者问齐教授,当时他们最担心什么。得到的答案却是一个个术语。“智能草坪下有上万个风管,我们用高压风来让花朵盛开。我最担心的就是风管破裂、高压风泄漏,这样整个系统就会彻底崩溃掉。”“除此之外呢?就没有担心过天气?”记者问。“当然害怕,如果下雨对演出的效果和可靠性都会大打折扣。”从15日到17日,三天时间里齐教授和他的制作团队只睡了5个小时,除此之外,对演出当天的担心则如影相随。
大老爷们儿一起哭了
17日晚8点23分,最后的检验时刻到来———残奥会闭幕式演出正式开始。在主席台左侧的指挥台上,张艺谋、张继钢以及齐教授等等二十多人,鸦雀无声地坐在那里。“准备、待命、停止、收回,我听见张继钢简短的命令,而咱制造的智能草坪,也准确无误地次第开放出花朵。”当鸟巢漫天飘起香山红叶的时候,这样的旷世美景却无法吸引坐在台上的齐教授,正如在奥运会开幕式时,他们双眼盯着的,还是正在制造过程中的草坪,而非身边电视机里的开幕式画面。“我使劲想避开满眼的红色,使劲盯着场内的智能地毯。不止是我一个人紧张,我看见奥运会运营中心的技术总工程师鼻子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场上一切顺利,而在鸟巢场地下20米的地坑中,控制智能草坪的所有设备和人员,都在这里忙碌着,当听见对讲机里齐教授告诉他们“成功”时,这些大老爷们儿竟然都抱在一起哭了。而在这个地坑里哭泣的,又何止今天的他们呢?最安慰的,可能是手机短信里瞬间塞满的赞扬之词,大家都在感叹山西制造的智能草坪多么地美丽,但是此中付出的心血,却无人能品,只有个中人才能领会。残奥会落幕,在6个小时内,智能草坪被按顺序放回了存放地点,一切终归平静。以上的故事,是齐教授哽咽着讲完的。他说,时至今日,每晚睡觉,仍然在做噩梦,会梦见在闭幕式开始前几秒,管线断裂了,或是草坪放错了地方,接着就从梦中惊醒。……但在百年奥运梦中,有这么一个草坪诞生,而制作它的,是咱山西人,无论多久后想来,这都是一个团队永远的骄傲,也是整个山西永远的骄傲。
1.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分别是什么时间开幕和闭幕?
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开幕,8月24日闭幕。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开幕,9月17日闭幕。
2. 北京奥运会有多少个比赛项目?
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为28个大项、302个小项。这些体育大项包括:田径、游泳、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垒球、手球、曲棍球、赛艇、帆船、皮划艇、射击、射箭、铁人三项、现代五项、自行车、马术、拳击、击剑、举重、柔道、摔跤、跆拳道。
3. 北京奥组委筹备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北京奥组委筹备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
“有特色”是:中国风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现浓郁的中国韵味,让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更充分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众和自然风光的最佳窗口;人文风采,突出人文奥运的理念,表现奥林匹克的精神,倡导人们陶冶情操,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展示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展现中华儿女和谐至美的优良传统;时代风貌,表达当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中华儿女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与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强烈愿望;大众参与,展现占世界人口1/5的13亿中国人民、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风采。北京奥运会既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的一届奥运会,也会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最广泛的一届奥运会。
“高水平”是: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高水平的开幕式及文化活动;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舆论评价;高水平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和服务;高水平的交通组织和生活服务;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形象;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成绩。
“新北京”意味着古典与现代相接,东方与西方相融的北京。
“新奥运”意味着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推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奥运。
2021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于2021年8月8日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举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理念是“我们共享的世界”为了确保东京奥运会向残奥会顺利承接,以“起承转合”四部典礼组成。
东京奥运会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首次延期举行的奥运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在闭幕式表演后,该届奥运会举行最后的颁奖仪式。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荷兰选手纳杰耶、比利时选手阿卜迪在闭幕式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分获东京奥运会男子马拉松的冠亚季军。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太田雄贵等人向奥运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赠送纪念礼品,表达对这些志愿者辛勤服务的感谢。这是城市志愿者首次获得奥运表彰。
到此为止就是关于残奥会今日闭幕的介绍了,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还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残奥会今日闭幕、残奥会今日闭幕的内容,请在本站搜索。
残奥会今日闭幕(1)